形态描述
背鳍Ⅸ,Ⅰ-11,小鳍5;臀鳍Ⅰ,Ⅰ-11,小鳍5;胸鳍19;腹鳍Ⅰ-5;尾鳍17。侧线鳞205—230,17—20/31—38。体长210一385毫米。体长为体高3.8—5.3倍,为头长3.3—4.1倍。体呈纺锤形,背腹缘皆钝圆,尾柄细。头大,近圆锥形,头长为吻长3—3.4倍,为眼径3.8—4.5倍。眼大。侧上位,具脂眼睑。眼间隔宽。口大,倾斜,上颌骨后端达眼中部下方。两颌牙细小呈一行。犁骨及腭骨具细牙。第一鳃弓上鳃耙细而密,稍短于眼径,鳃耙数13—15+23—28。体被细小圆鳞,胸鳍附近稍大,侧线完全,微呈波纹状。背鳍2,分离远,第一背鳍鳍棘弱,第二背鳍与臀鳍相对,其后各有小鳍5个。胸鳍短。腹鳍位于胸鳍后下方,其腹鳍间突甚小。尾鳍分叉。体背部青蓝色,腹部银灰色。在体侧上方具不规则褐蓝色斑纹。
生物学
为上层洄游性海鱼类,生殖期集成大群,黄海北部烟台与威海外海为鲐鱼产卵场。生殖季节由5月中旬开始到7月下旬。最高年产量达9,677.5吨(1953)。到1957年急骤下降到1,055.1吨。鲐鱼资源起了很大波动。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